经验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教工作 > 经验分享 > 正文
案例:小小送奶员
发布日期:2015-09-24    作者:树园幼儿园   点击率:

案例:小小送奶员

中一班  何欢

背景:

主题背景下个别化数活动是幼儿学习运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观察生活,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效推进主题活动开展的一个非正式数学活动,它是个别化学习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送奶员”的个别学习材料已经投放一段时间了,这份材料是需要幼儿根据任务卡上的一些要求去操作,前提是幼儿要对任务卡上的信息要充分了解。在解读了任务卡之后我又进行了一个阶段的观察和调整。

案例描述:

今天来玩“送奶员”个别化学习活动内容的是恺恺,他坐下来后就开始拿取任务卡,说明他知道任务卡是用来干什么的,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胡乱送牛奶的。接着,他熟练的把篮子里的材料拿出来,按照任务卡上的提示一边拿“牛奶”一边嘴里数着:“1234……还差两个。”接着他继续在篮子里找,找到另外两瓶他开始停下来,对照了任务卡,发现没有问题了开始送到101的房间里去,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他翻到第二张任务卡,自言自语道:“越来越难了!”他一边拿一边数了5瓶莫斯利安,但是在根据门牌号码送牛奶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有点犹豫,不知道送到哪里去了。我在旁边问:“这些牛奶是送到哪里的呀?”恺恺说:“要送5瓶到303去。”我又问道:“303在哪里呀?”这时他不确定的指了指这间,看到我疑惑的表情,他又指了指那间。

案例分析:

在解读过任务卡的前提下,幼儿都知道根据送奶单进行送牛奶,案例中我观察到恺恺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但是对于序数的认知经验还是比较缺乏的。《指南》中指出:中班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其实这个相关的数活动是上过集体教学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只有个别幼儿出现了错误,将这个活动延伸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去,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发现还是有不少幼儿尚未搞清楚门牌号码。

细想原因有三点:

1、在集体教学活动时,老师刚刚讲解了如何去找几零几,幼儿趁热打铁记住了口诀“第几层楼第几间房间”,因此操作正确,但是活动过后还是会有遗忘,到了个别化学习的时候没有老师的提醒就找不到“方向”了。这样看来,个别化学习是帮助幼儿巩固认知技能的过程。

2、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有些幼儿拿到的可能是较为简单的门牌号,因此操作正确了。但在个别化学习中,幼儿要完成的任务包含不同的难易层次,容易出现错误。因此,个别化学习是帮助幼儿挑战自我,获得提升的过程。

3、在集体教学的操作过程中,有些幼儿可能是在同伴、老师的帮助和提醒下完成任务的,但是在个别化学习中,幼儿失去了援助,在没有他人提醒的情况下操作,因此也就碰到了问题。所以,个别化学习是让幼儿有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是让老师检验幼儿认知掌握情况的方法。但是我也意识到了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

对策与措施:

1、材料的调整

首先,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动态性,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主题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就如找门牌号码的个别学习内容要有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和衔接。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层次性,要考虑到幼儿能力上的差异以及发展速度的不同,因此经过后续的观察,我调整并出示了部分房间的号码,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调整后发现不少幼儿还能够根据暗示的房间号码推断相邻的房间号码。

2、针对性的指导、预设性的交流

在案例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和困惑之后,我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即便是幼儿出现了错误,只要教师和幼儿发现了问题,也是有利于下一次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学习,这次的个别化学习活动也同样有效。另外,将幼儿遗忘和留有困惑的认知点可以再次在集体分享与交流的时候进行点拨,把问题抛给幼儿,如:“门牌号303表示什么意思?前面一个3是代表什么?后面一个3又是代表什么?”引发幼儿之间的讨论,加深对门牌号码的认识。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