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难而上的朔朔
实录:
今天的个别化游戏大朔朔来到了“农场秘密”玩起了“开锁”的游戏。只见他开锁的样子很认真,一边拿着锁,一边不停地拿不同的钥匙匹配去开锁。能尝试将用过的钥匙放在一边,没开过的钥匙放在另一边。他将开成功的的小动物锁也能放在一边并且钥匙挂在上面,每次开完一个小动物都能认真完成“你打开了吗”记录表去写上对应的钥匙号。
难点一、
突然他猛地一抬头找起老师来,“金老师,这个5怎么写啊?我写不来。”我过去一看“你自己再想想办法好不好?老师相信聪明的你肯定有办法的,只要能让自己和小朋友看懂就可以。”于是,他立马开心地笑着说:“有啦!”于是赶紧低下头写下了“……”。我疑惑问:“这个是什么意思啊?”“我不会写5,就用点点来表示啦!”“恩,这个办法,那你仔细看看有什么问题吗?”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涨红的小脸抓着头皮说道:“好……好像有点问题……我知道啦!我这里不小心多画了一个点,应该是5个点,我画了6个点。”后来,他马上拿了餐巾纸去沾了一点水后擦掉了。回到座位上,他又开始耐心的开起锁来。当他写完2号小熊时,他突然来一句,哈哈!我好想有点知道5怎么写了。于是拿起原来5号锁,回到原来对应的记录表,看着5在之前点了5个点的旁边慢慢地描起来。“老师,你快看!我也会写5了。”我给了他一个坚定的眼神竖了竖大拇指,大朔朔又继续探头开锁了。
难点二、
这次他又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当他把小鸭的锁打开时,发现锁上的编号没有了。接着他又去篮子里找什么东西,原来是找出来“3号、4号”数字宝宝。他连忙说道:“小鸭没有号码,小鸭的锁的号码是3号还是4号我不知道?我之前玩过这个,好像小鸭是4号。”于是他把单独的“4”也挪进了“成功的阵营里”。就这样他认真地开到了最后一个小动物的锁。我听到了这样一个声音“小鸭是4号,那3号是谁的呢?就剩下大象了应该是他的了。”原来是他在一边自言自语起来,默默地把“3”送给了大象。他高兴地直呼起来:“老师,快看!我成功啦!我把所有小动物的锁都开完了!厉害吧?”……
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他能正确说出自己遇到的困难,比如说5不会写,3号和4号钥匙找不到的问题也能在全班引起关注和讨论;在最后收玩具音乐响起时他也能做到将钥匙都拔下来物归原处。
分析:
结合《在农场里》这一主题,孩子们对小动物很感兴趣。大朔朔在我们班是能力较强的孩子,他开锁有个特点就是左手开锁,科学证明用左手工作的人他的右脑比较发达。他开锁的样子很认真能一边拿着锁,一边不停地拿不同的钥匙匹配去开锁说明他的操作习惯也特别好,有坚持到底的品质。开锁时能尝试将用过的钥匙放在一边而不混入没开过的钥匙一起,有一定的想法和经验。他将开成功的的小动物锁也能放在一边并且钥匙挂在上面以示开成功。
大朔朔寻找老师的帮助是由于不会写5这个数字,这时老师没有直接帮助,而是提示用自己看的懂的办法完成。于是他就用点来表示,这里的表现正符合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言:“中班幼儿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虽然他一开始写错了,但也能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发现错误,勇于承认错误及时改正。这样的幼儿是非常棒的!朔朔是个很有韧性,属于打破砂锅问到底,一定要把问题解决的人。所以面对这样的幼儿教师不能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查找问题,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老师,我们要教的是方法,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难点二中关于“3号和4号”傻傻分不清楚的问题,朔朔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利用已有的经验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当听到小鸭的锁开了很多次,全开了也没有,可能没成功,我再来一次”时,我产生莫名的感动和愧疚。感动的是他这份探索坚持的精神,愧疚的是由于老师的疏忽没有及时将掉落的号码牌修好。活动中朔朔时不时的有些喃喃自语的小声音也是他语言和思维碰撞的表现。活动最后他高兴地直呼起来:“老师,快看!我成功啦!我把所有小动物的锁都开完了!厉害吧?”……整个活动充分证明了指南观点:“中班幼儿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在最后的分享交流中,我也在全班面前表扬了大朔朔迎难而上的精神,在他的身上真的有种“勇于探索,永不放弃”的精神,用自己的方法把困难一个个攻破,值得表扬。
在最后的收玩具中,他也有良好的表现,能做到将钥匙和锁分开,也能将用过记号笔的小手洗净,可见他确实在个别化的活动中养成了自觉良好的学习习惯。
调整:
朔朔的难点二主要来源于教师的疏忽。这其实是老师的问题,作为教师要观察材料的好坏,及时修补材料。另外,增添一份“验证表”方便幼儿验证小动物和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