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教工作 > 经验分享 > 正文
好玩的《多米诺骨牌》
发布日期:2016-05-18    作者:树园幼儿园   点击率:

好玩的《多米诺骨牌》

背景:

《多米诺骨牌》是我们投放在“科学小秘密”区域中的一份材料。由同等大小的木块和示意图组成。这份中班伊始就投放的材料,对我班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多米诺骨牌》旨在让幼儿操作中感受力的连续性和阻断性的现象掌握摆放的技巧:如直线时积木的距离、拐弯时积木的距离。

实录1

孩子们初步接触多米诺骨牌,只见肖梓涵摆弄起来,不一会,他把木块进行了垒高,多米诺骨牌在他手里,成为了小型的桌面建筑工地。我提醒他看看图示再进行操作,但他看了看图,还是撘成积木。看来孩子们还没有弄懂多米诺骨牌的规则。在随后的讲评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解读了《多米诺骨牌》的图示,:小木块排排队,随后推倒一个模块,后面的木块也随后一个接着一个倒。孩子们似乎明白了多米诺这份新材料。

实录2

徐俊杰拿了多米诺骨牌进行摆弄,他看着图示,似乎想按照图示来。只见他放了好几个,稀疏不齐的站着,然后我看着他,期待着他自己看看最后的结果。结果不出所料,他碰倒了第一个,第一个又碰倒了后面两个,然后,由于距离太大,自然就中断了。

实录3

孩子们玩多米诺骨牌已经有一段时间。只见艾艾开始看着图示,她想摆成一个圆形,但是在摆放的时候,摆放成为了一个方形,而且木板的位置产生了错误。(如图)结果当然是不成功的。

我对艾艾进行了提醒,请她从一排木板开始,找找看多米诺骨牌的秘密。一字型的骨牌,艾艾玩的很顺利,她失落的心情又好了一些。继续挑战圆形,这一次,她把圆形排的很小,围了一个小圈,当然是失败的结果。

最后,我提供给她一张画有骨牌站位的底板纸,让艾艾按照底板纸上的骨牌位置摆放木块,虽然是个比较复杂的图形,但是艾艾成功了。她显得很高兴。

实录4

锋锋今天在玩多米诺骨牌,只见他试图摆了一个S型,成功了。然后他又想尝试摆放圆形。但由于地方太小,他的圆铺不开,锋锋的圆很小,第二次,他还是成功了。第三次,他尝试椭圆,这对圆转弯的地方,有一点难度,锋锋虽然摆好了椭圆,但在转弯的地方,断了两下。锋锋开始有点不开心了,他又试了两次,椭圆还是失败。最后我提供给他一张底板纸,让他在底板纸上摆放图形,他成功了,锋锋显的很高兴,他对骨牌,又产生了兴趣。

分析:

从孩子的操作情况可以看出,这份材料需要孩子们静下心去探索和发现其中的秘密。如果发现不了秘密,只是按照图示来操作,那是无论如何也进行不下去的。但是这份材料缺乏明显的情趣,它不像滑动小车动感,也不像磁铁的秘密那样有趣,它需要孩子们估算好距离,仔仔细细的摆放。最后才能体会在力的推动下,木块前赴后继的倒下。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体验不到最后一个接着一个倒的乐趣,所以他们会对这份材料产生无味,不愿意玩的心态。幼儿科学教育是整体科学素养的养成,我们要重视幼儿的科学精神、科学发现、科学探究。幼儿的科学素养是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在评价幼儿的科学素养时,不能简单的看待幼儿探究活动的结果,而要将评价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尤其要重视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得不到满足,那孩子们当然就不愿意探索。

对于这样一份材料,我借用个别化讲评,和孩子们多一起探索。投放之初,我发现了孩子们对图示的不理解,在讲评时,请孩子们一起来看一看:你觉得这份材料怎么玩?让孩子们来尝试解读,最后告诉孩子们要让木块一个接着一个倒这样的现象,引起孩子的兴趣,也让孩子们认识材料。

一个阶段后,我发现孩子们对摆直线没有问题,但是当尝试进一步的图形时,问题出现了。很多孩子失败了,对材料没有兴趣了。究其原因,是他们参与活动碰壁后,他们就不愿意继续探索。这也反应了我班孩子整体探索思考能力较弱,没有探索的习惯。在活动中,孩子们几乎都能感受到力的连续和阻断,但孩子们没有掌握技巧,这是一个重点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供给孩子们一个画有站位线的底板。底板的运用,孩子们尝试了多种不同的图形,都成功了。在成功后的讲评中,孩子们观察了底板,我抛出一个问题:你觉得能从底板上看出什么秘密?底板上的线有秘密吗?我把立体的图形转换成了平面,孩子们看起来就方便了。很多孩子们都说他们很整齐的,前面的线和后面的线(距离)是一样的。一起找到了秘密。我请孩子们试着不用底板,再进行尝试。

失败的经历对孩子们来说未尝不是好事,由此他们会积极思考可行的方法。但孩子们真的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作为他们的支持者,为他们提供一个跳板。帮助他们重拾探索的兴趣,减低探索的难度。中班上学期孩子还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从立体图形中找秘密难度比较大,除去能力强的孩子们,我们要照顾到全体幼儿,不能在只顾让能力强的孩子探索挑战,而让能力一般的孩子望尘莫及。最后我提供的就是一个给能力一般的孩子的跳板,籍此孩子们都能在不同图形中体验到多米诺骨牌力的推动和阻碍,相信能力一般的孩子,借助底板几次后,也能尝试不用底板继续摆弄探索,掌握到摆放技巧。

探索性科学活动注重的是孩子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顺应孩子的兴趣与发展的需要,更能激发孩子自身的潜能。在孩子活动过程中我通过观察思考,找到恰当的机会,给予孩子支持,参与孩子的学习。不应把自己的想法在孩子没有相关经验时强加给他们,而应给他们尝试机会,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帮一把、扶一下、点一点。我们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协助者、记录者、观察者,不仅关注着孩子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发展,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探索问题。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