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教工作 > 经验分享 > 正文
案例:多孔积木变陀螺
发布日期:2017-09-12    作者:树园幼儿园   点击率:

案例:多孔积木变陀螺

背景:

   最近在自由活动时,班级中许多孩子聚在一起玩起了陀螺来,对能够旋转起来的陀螺充满了兴趣。而在“农场大亨”中,我们投放了许多的建构材料,有清水积木、小方块积木、多孔积木、雪花片、还有一些辅助材料等等。

实录:

在“农场大亨”,我发现乐乐,是一名男孩,平时热衷于玩陀螺。这样玩起来多孔积木:把2个7孔的积木交叉重叠用螺丝在第4个孔(也就是中心孔)固定,玩起了转陀螺的游戏,并做了许多个这样的陀螺,玩了许久,乐乐对于其他的建构的材料不玩。我就提示他:“乐乐,可以去搭其他的东西”,但是乐乐还是认真的玩着自己做的陀螺。看他乐此不彼的玩着,我说道:“你的陀螺很好看,如果可以多放几个长条的积木,可能转起来会更好看噢!”听了我的话,于是乐乐就在原先的陀螺上多放了几个长条的7孔积木,就用了多个颜色不一的7孔积木重叠以后,转起来以后变成超大型的陀螺,而且颜色的不同,转起来比之前更漂亮了,乐乐一下子又做了好几个这样的陀螺,但是乐乐发现7孔的积木都被用完了,怎么办呢?“老师,没有这样长的了”“你就做个小的吧”,于是乐乐找了5孔的积木做了一个个小的陀螺。                      

在分享交流的时候,我把乐乐做的大、小的陀螺介绍给其他的孩子,通过分享交流孩子们发现了陀螺对称的关系,只要找到中心点3,5,7孔的积木都是能够做成陀螺。当这些长条积木用完后,剩下的材料,于是我问孩子们除了长条形积木,长方形和正方形材料能做陀螺吗?用找中心点的方法,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也可以做成陀螺。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有孔积木还有一种是四孔的,四孔怎么能做陀螺,四孔的积木能做陀螺吗?有的孩子说能,有的孩子说不能。

 于是开展了第二次的做陀螺活动。针对四孔的积木是否能做出陀螺吗?许多孩子开始了尝试。有的孩子想到了用连接的方法,先把两个四孔积木连在一起,就变成了陀螺。其实所谓的中心点是相对而言的中心点,中心点并不是固定的,把四孔积木的末端都放在一起重叠也就变成了一个陀螺了,孩子发现其实四孔积木也是可以做出陀螺了,这之后孩子的想法更多了,将不同孔的积木进行不同的组合,将长条和方形和正方形的组合,孩子们变出了各种各样不同样式的陀螺来。

反思:

1、有的时候孩子的经验并不外显,需要老师去发现,在案例中其实乐乐是有对称、中心点的经验,会用这样的方法来做陀螺,但是他不一定能够表达出来,这需要老师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将这些内容用语言来表达出来,来让其他的孩子也获得这样的经验。

2、要支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很多时候一些材料的投放,都是老师要孩子来玩,孩子总是被动的,当孩子主动在玩的时候,老师不因孩子偏离了老师的预想的活动而干预或者去纠正他,应该顺应孩子,支持孩子的学习。

3、有些材料本身结构程度特别低,要给予孩子在过程中的自我建构自我探索,遇到这样的内容,可以采用适度留白的方式,将探索空间留给孩子,将问题留给孩子,激励孩子的探索。

4、幼儿的科学学习时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建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虽然是一样普通的建构区的材料,但是在这次的交流与分享当中是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比如说陀螺不一定是只有圆的才能转起来,原来方的、正方形的也可以、对称的概念、中心点是可以变化的,这都是帮助孩子不断积累经验,培养孩子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