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教工作 > 经验分享 > 正文
美丽的京剧服饰
发布日期:2018-09-05    作者:树园幼儿园   点击率:

美丽的京剧服饰

活动背景: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京剧为国粹艺术,其服饰的独特设计构思、图案设计、刺绣等工艺处理亦堪称经典。京剧服装是京剧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历史极为漫长。包派京剧服饰是对传统京剧服饰的现实表达,是对其发展脉络的延续和传播。

活动开展:

1、积极探究,京剧服饰真漂亮

在大班《我是中国人》主题下了不起的中国人开展中,幼儿在观赏京剧剧照,了解剧照中有关的京剧人物和剧目时,对京剧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发现了脸谱上的五官与一般人的脸不同,不一样的脸谱颜色代表不一样的人物性格。于是,在个别化美工区中,幼儿自己绘画京剧脸谱,并且为脸谱穿上绳子,放到小舞台,戴在自己的脸上。在小舞台上进行表演的时候,孩子们发现真正的京剧中除了脸谱还有京剧服饰。于是,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开启了探索京剧服饰的旅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纷纷开始积极的收集和京剧服饰有关的书籍、内容,还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找有关的资料,“哇,京剧的衣服跟我们穿的衣服很不一样!”“衣服上有很多漂亮的图案。”“衣服上面有金线和银线。”“它的袖子好大啊。”。

2、动手动脑,自己制作我真棒

孩子们三三两两的围在一起翻看大家一起收集的京剧服饰照片以及京剧的视频,开始商量京剧服饰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他们收集了布、各种颜色的笔、好看的小珠子,准备开始制作京剧服饰。有的小朋友在布上用自己的彩笔画上了好看的图案,有的小朋友用双面胶把珠子黏贴在布上……

很快的,小朋友们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有的颜色涂不上去?”“双面胶粘不住漂亮的珠子”“怎么样才能让布变成一件衣服呢?”

3、研究问题,调整材料

为了让幼儿能够直观了解京剧服饰,幼儿园为幼儿们购买了一件简单的花旦服饰,以便于幼儿们观察了解。

“原来京剧衣服上面的图案是用线绣上去的呀”“珠子也是用线缝上去的”“衣服是用两片布缝起来的”“但是针尖尖的小朋友不能用的,会戳痛自己的”“我们可以用粗粗的塑料针,这个不会戳痛手的”。

于是,小朋友们用塑料针准备缝衣服,可是塑料针太粗了,穿不过布。“布太硬了,我们可以找软软的有洞的布”“我知道的,我妈妈有十字绣的布的”

我们为幼儿提供十字绣的布,小朋友们画好图案绣的时候发现十字绣的布还是太紧了,针很难穿过去。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了麻布,跟十字绣的布一样能穿过去而且缝隙比十字绣大。“但是怎么绣呢?”“我不会”“我也不会”“我们去问老师吧”

经过我们的探讨,最终,我们选用了麻布,各种颜色的细丝带,水溶性笔,塑料针以及绣绷,教幼儿简单的刺绣方法,由幼儿自己创作图案进行制造。

4、缝缝画画,制作属于我们的京剧服饰

通过丰富的材料,小朋友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京剧服饰图案,最后由老师帮助将两片麻布缝合在一起,变成简单的小小的京剧衣服。有的小朋友绣出了小汽车,有的绣了小房子,有的绣了小花,还有的小朋友还绣上了珠子……

作品越来越多,小朋友们互相介绍自己的京剧服饰,这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纸笔,幼儿们纷纷将自己的京剧服饰用笔记录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最后,我们将纸装订成一本属于我们的京剧服饰的书,放置在图书吧,小朋友们可以进行翻看,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服饰问制作人是怎么做出来的。

这也让我们老师能更好的观察孩子们的语言表达、绘画操作、想象创造、协商合作能力的发展,并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和改善。

活动反思:

京剧服饰的制作从简单的研究,尝试制作到仔细观察展开讨论,再次制作到最后的交流分享,互相讨论。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胆自信表达表现能力等都在不断提高。孩子完全自主,真正体现了我园“生活性、情境性、亲历性、自主性”的幼儿体验式生活教育特点,以及“健康生活,快乐成长”的体验式生活教育的理念。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