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专栏 > 生活教育 > 专题研训 > 生活故事 > 正文
小班生活故事:猜拳平风波
发布日期:2019-11-12    作者:树园幼儿园   点击率:

活动背景:

小班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小班孩子的日昌活动中比较多会出现孩子为了争抢玩具而吵架这个问题,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们还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每次碰到玩娃娃家和户外运动中由于玩具小车材料数量的不足,这种争抢玩具的情况就更加明显。

动实录

户外游戏的时间到了,今天我们是一号场地。大斜坡出的滑板车是我们班孩子们的最爱,他们享受着开着小车从斜坡处往下滑的快乐。

这时在小车处传来了哭泣的声音,只见毛毛和凡凡两个人抓着小车不肯放。“是我先拿到的”毛毛一边哭一边说着。“可是,是我先摸到把手的”凡凡也在一边红着眼睛哭着说。

“既然大家都是同一时间拿到的小车,那你们商量一下轮流玩”我说道。听完我的话,两位小家伙依然没有想放弃的念头,仍是在一边哇哇哭着,强调自己是第一个拿到的。

于是我拿走了他们手中的小车,说道:“既然没有人愿意让步,那么这辆小车显然没有办法玩了”。听完我的话,毛毛哭的更大声了。凡凡则点点头说:“好吧”。我把毛毛拉在一边:“现在凡凡已经同意了,因为你们不愿意分享玩具,所以现在没有人能玩小车,但如果你愿意轮流玩的话,大家都可以玩到,你选择哪一样呢?”听完我的提议,毛毛说到:“那就轮流玩吧”。“可是谁先玩呢?”我问道。“可以剪刀石头布,最公平了”凡凡在一旁连忙说道。

“好,就用剪刀石头布”于是,两位朋友用猜拳的方式决定谁先玩,不一会儿毛毛和凡凡又快乐地玩了起来。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运动中由于玩具小车材料数量的不足,这种争抢玩具的情况就更加明显。在本次片段中不难发现,两位幼儿心中都有自己对玩具先后的顺序的排序,他们都认为谁先拿到就应该是谁玩,然而当同时拿到玩具时,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关系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协商和解决。于是这次我进行了介入,但在第一次的介入时,显然小月龄的毛毛并不能认同教师谁都不许玩的观点,于是他哭得更加伤心,对于这种情况,我选择了先告诉他原因,再提供解决的策略,显然这种方法得到了他的认同。

当然幼儿在游戏中的矛盾与冲突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幼儿在探索这个世界,他们也在相互认识和了解,叫喊、抓、抢、推、打都是探索和了解的一部分。幼儿正是在一次又一次与他人发生冲突、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与人沟通、协商、分享、合作与谦让,矛盾冲突是幼儿学习与人交往的途径之一。 

指导策略:

1、引导幼儿清晰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想法,并学会协商。

当幼儿发生冲突时,教师要作为一个支持者,给有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如同案例中,我不断地引导幼儿怎么样决定谁先轮流玩,幼儿的生活经验“剪刀石头布”就很自然的生成了。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教给幼儿说话、表述的技巧,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协商,可用榜样示范法、情绪迁移法、情境练习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提高幼儿口语表达的技能技巧。 

2、引导幼儿学会轮流分享玩具。

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理解:争抢是毫无意义的,只能耽误时间造成不愉快,只有采用轮流的方法才能解决问题。这样,当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矛盾,面对游戏材料、器械数量不足,难以分配时,则会自然的想到轮流。在轮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个别幼儿纠正独占、凌弱、争抢的不良行为,而且会使幼儿逐步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培养了互惠的意识和能力。像案例中的凡凡一样,他肯定清楚地知道硬是要和别人抢玩具的话结果肯定是大家都玩不成。 

其实在整个游戏冲突的过程中,我并没有过多的介入其中,而只是用一句话稍稍的提示了幼儿,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幼儿语言交往的能力、而且学习了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幼儿的有意经验,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体验。 

在冲突发生过程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相信幼儿的能力,为他们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解决冲突,教师只是作为一名小小的引导者适时地介入加以引导和指正,我想这样不仅可以平息幼儿之间的冲突,而且对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分享到:
相关信息

版权信息    奉贤区树园幼儿园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运河路208号    电话:021-37566982
技术支持: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