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专栏 > 生活教育 > 专题研训 > 生活故事 > 正文
运动中的品德教育
发布日期:2015-12-17    作者:树园幼儿园   点击率:

运动中的品德教育

(昊昊5岁7月,洋洋5岁11月)

活动实录:

中班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逐渐从自我中心发展成慢慢向移情能力发展,但是并不排除在社会交往中依然会有矛盾发生,主要表现为当有矛盾发生时他们也一般因不善言语交流而不了了之。但是,在运动中也会发现孩子之间有摩擦,有争抢行为,只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这时,老师就需要根据班中孩子的特点与实际发展情况,抓住教育契机,适时地为孩子开启道德启蒙教育之门。

案例分析:

小鸡组和小鸭组两组朋友先分组,小鸡组朋友先玩器械玩具,胆子大的可以爬网;小鸭朋友先走平衡。只见一会儿时间昊昊在玩过一轮器械玩具后觉得没有挑战性,于是他去玩拱龙了。这是一个三面通透的半封闭网状器械,为了尽量减少运动中不必要的危险,我请孩子们统一从一边排队上去,然后可以从中间闸道和尾巴上那个闸道下。

洋洋是一个班中很活跃的孩子,但是不善言语交流,平时声音很少。昊昊也是一个喜欢运动且愿意挑战的男孩,但是性格也较内向,话语不多。他们这时正从两边已经爬到中间并准备从中间这条路爬下来了,可是两人速度相当,不约而同地都到了最佳下闸口。到底谁先下呢?洋洋从动作上看,他并没有抢先要下的想法,昊昊有抢先下地动作迹象,于是他拼命用身体向前挤,用力挤过了洋洋的头,这时不巧踩到了洋洋搭在网上的一只手。洋洋朝他望了望,没有说话,但是神情已经有些不高兴了,显然是被剧烈地疼痛震惊了一下。可昊昊似乎没有察觉,依然只顾自己猛烈地朝前爬去。这时洋洋的眼圈红了,他觉得非常委屈,同伴弄疼了他,既没有道歉也没有去抚慰他受伤的、脆弱的心灵。

昊昊已经下来了,可是洋洋还慢吞吞地正在爬下来,等昊昊下来我便走过去问他:“你刚才在爬网时有没有弄痛小朋友?”他装着一副浑然不知的态度回答我:“嗯,没有啊。”这时刚才排队排在洋洋后面的一川走过来告诉我:“就是他搞的!是他把洋洋的手踩了,洋洋才会弄哭掉了。”洋洋终于爬下来了,我请他过来,把手伸出来,一看一条红红的踩踏印。这时,昊昊看到了由于自己的鲁莽而导致洋洋的手有了一条踩痕印,终于害羞地低下了头,开始哭了,哭得很伤心。我想他一定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给同伴造成的伤害,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

调整措施:

针对这一事件,我先请搭班老师把洋洋带到保健室去,给保健老师看看,是否严重,是否需要一些消毒护理。其次对昊昊进行教育:在运动中如何与朋友友好玩耍,不争不抢,有序运动。如果发生摩擦,也应该诚恳地对同伴表示真诚的歉意,并且第一时间告诉老师真实的情况。此外,当运动结束回到教室后,我也针对这一事件在全班幼儿面前开展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引导幼儿如何在运动中保障自己的安全,同时不去伤害同伴的安全;当发现同伴有受伤现象时,应该第一时间马上来向老师汇报情况,让老师来及时处理情况,同时也可以对同伴表示一下关心,递一张纸巾给同伴擦擦眼泪,对同伴说一句温暖的话让同伴放松心情。

反思:

1、及时教育

案例中昊昊由一开始的“拒不认账”到“泪水泛滥”,这中间其实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思想斗争。其实,我们知道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老师与同伴认同、认可的需要,有时他们撒谎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为了自己不受老师的批评,从而让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关注他们。从心理学角度讲,可以理解。但从道德角度讲,这显然是不对的。基于中班幼儿年龄毕竟尚小,动作行为较幼稚的特征,教师不需要气势汹汹地指责他一顿,只要孩子能够坦然地面对事情,意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就可以了。因此在事件过后,我采取了私下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让孩子清楚运动中应该遵守的一种规则:不争不抢,有序进行,并且要尽量保障自身与同伴的安全,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老师来处理。

2、家园合作

针对昊昊在运动中发生踩伤同伴的问题,其实是牵涉到了一个良好品德培养的问题。因为他是故意踩伤同伴的,因此我们也联系了家长,对这件事情向家长进行了反馈,争取通过家长在家里的教育引导,在家园合作的合力下改掉昊昊的这一不良行为。

分享到:
相关信息

版权信息    奉贤区树园幼儿园
地址: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运河路208号    电话:021-37566982
技术支持: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