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树园幼儿园
★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小班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现状分析
(一)教研组基本情况
我们小班组共有4个班级,组内有8位教师,其中有3名教师是从大班到小班,有3名教师是本学期借调的,1名教师是新教师,全部都是青年教师,因此,我们小班教研组是一支充满朝气的教师队伍。组内的青年教师通过园内外教师的结对带教和自己的不断摸索,已了解各项班主任的常规工作,能胜任班主任的工作。组内教师学历层次普遍偏高,以青年团员居多,因此,组内的教研氛围非常活跃,向上。
(二)优势分析
上学期我们研究了“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与支持”,有以下收获:
1、让游戏不再是“我”,而是“我们”
2、材料的投放和调整不再是“一尘不变”,而是“灵活有效”
3、交流分享不再是“空口白话”而是“生动有趣”
(三)不足之处
组内许多老师都是刚开始带小班,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面临新的搭班老师,面临新的幼儿,面临新的家长,这对于刚开始的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其中3名教师是外调教师,对我园的教研和工作还不熟悉,1名职初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全面的接触过小班教材。所以对于这部分年轻教师来说,带小班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本人第一次担任教研组长,在教研的组织工作上没有经验,需要不断的学习。
二、教研目标
1、开展“基于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的小班个别化材料的有效投放”的专题研究,通过多样化的研讨模式,提高组内教师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指导能力。
2、注重教研的计划性、过程性、有效性,为组内教师提供相互学习、交流展示、实践反思的平台,促进组内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师德素养的提高。
三、内容与措施
(一)深化实践研究,专题与常规教研并重
1、研究专题:基于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小班个别化材料的有效投放
研究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讨论与学习,以材料的展示、研讨、幼儿现场操作的录像等多种丰富的形式解读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提升教师对于小班数核心领域方面材料的了解。
2、注重每周的备课质量,共同探讨制定主题活动计划、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及教学方法。
3、通过“一课三研”的活动,使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而青年教师的“每月成长课”要大胆尝试、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4、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为新教师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她们的活动,科学合理制定各项教学活动计划,注重教材的分析、把握和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等。结合职初教师的考核标准,鼓励她们承担组内教研实践活动,让年轻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基本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能使她们尽快成长。
5、加强日常一日活动的检查力度,每周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一次,并做好分析反思。在实践中反思、改进,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
(二)注重理论学习,营造教研组良好氛围。
1、勤学习。
本学期我们将结合大教研、小教研,和组内教师共同分享学习《3-6岁学习与发展之难》《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上海市个别化材料参考》等理论学习。提高组室老师的业务理论水品,并积极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乐分享
鼓励组内外出学习教师习得的相关经验及时通过小教研进行交流分享,通过多种渠道的收集信息、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观念,做到有资源共享,有经验共同实践,有想法共同探讨,有问题共同解决。
(三)注重业务培养,提高教研组教育质量。
1、认真制定好每周一次的小教研活动内容,根据制定好的教研内容,与组室老师进行有效研讨。
2、积极制定好下一次的教研内容,做到提前预告,让每位教师做好教研前准备,都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3、鼓励职初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大胆提问,营造有问题大家说的氛围,让教研活动在问题与解决中相互碰撞,将教研落在实处。
4、根据实践活动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调整教研内容,使教研活动真正为老师解疑答惑与解决问题的阵地,真正体现教研组的作用。
四、每月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