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总结 > 正文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大班教研组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16-09-01    作者:树园幼儿园   点击率:

奉贤区树园幼儿园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大班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现状分析

(一)教研组基本情况

我们大班组共有4个班级,组内有8位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因此,我们大班教研组是一支有朝气又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组内的青年教师通过园内外教师的结对带教和自己的不断摸索,已了解各项班主任的常规工作,能胜任班主任的工作。组内教师学历层次普遍偏高,以青年团员居多,因此我们大班组的教研氛围非常活跃,向上。

(二)优势分析

    大班组中8名教师都经历了优秀教研组验收,一级园验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其中7名教师是大学本科学历,1名教师荣获区优秀青年教师,2名教师在5年期教师考核中获得二等奖,整个教师队伍十分年轻有活力,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工作热情。在工作中乐于奉献,对保教工作与专业学习都要求自己不断求精。

 (三)不足之处

大班组教师中一半的教师没有教过大班,其中一名是新进教师,对大班年龄段幼儿的特征尚未熟悉,也没有全面的接触过大班新教材,教学经验、观察分析和实践经验等较缺乏,所以对于这部分年轻教师来说,带大班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班组中有2名教师怀孕,虽然能坚持上班,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也会对一日课程实施带来影响。所以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水平,提升大班组教师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教研目标

1、开展“基于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大班个别化材料的有效投放”的专题研究,通过理论学习、材料研讨、追踪观察、现场观摩等途径,提高教师对个别化材料的理解、制作及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能力,从而进行有效的投放,满足幼儿的兴趣及需要,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等能力,

2、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基本保证一月两次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教师集体活动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在分享交流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教研组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及组长助理的引领作用,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能承担各种教研组任务,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内容与措施

(一)注重课堂教学,提高专题研究和常规研讨的有效性

1、研究专题:基于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大班个别化材料的有效投放

 1)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讨论与学习,重点提高教师对大班数领域个别化材料的研究及制作,加强教师对材料投放后幼儿使用情况的观察分析,从而不断改进及提升对个别化材料的研究,并将方式方法运用到其他领域的个别化材料投放。在专题研究中促教师观察与指导的能力。

 2)形式:立足专题研究,以案例分析、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形式开展大班个别化学习活动。撰写相关专题实践研究的教养笔记和案例,将研讨后的体会、经验、收获以案例、经验、小结等呈现,形成文档资料。

2、注重每周的备课质量,共同探讨制定主题活动计划、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及教学方法。

3、通过“一课三研的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鼓励组内青年教师大胆尝试、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4、关注年轻教师在教研组的作用,鼓励多承担任务,提高带班教学经验。

(二)注重理论学习,营造教研组良好氛围。

1、以理论为前提,提高自身业务修养。

我们通过组室集体学习、互相学习、自我学习等方式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通过《上海市学前教育指南》《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的文件精神,提高组室老师的业务理论水品,并积极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积极收集相关学习理论,开展经验分享活动。

通过多种渠道的收集信息、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观念,做到有资源共享,有经验共同实践,有想法共同探讨,有问题共同解决。

(三)注重业务培养,提高教研组教育质量。

1、认真制定好每周一次的小教研活动内容,根据制定好的教研内容,与组室老师进行有效研讨。

2、积极制定好下一次的教研内容,做到提前预告,让每位教师做好教研前准备,都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3、积极争做教研组“中心发言人”和“我当教研组长”活动展现每个组员的个人智慧与潜力,提高组室老师“研”“反思”“总结提升”的能力。

4、根据实践活动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调整教研内容,使教研活动真正为老师解疑答惑与解决问题的阵地,真正体现教研组的作用。

四、每月工作安排

活动时间

教研内容

讨论问题

教研形式

主讲人

5

1、交流小教研计划内容、明确学期教研任务

2、材料研讨:男孩女孩(集合与分类)

1、沟通与修订教研计划,明确教研重点。

2、分析材料《男孩女孩》的核心经验,玩法、价值

3、材料如何调整

视频记录

交流讨论

朱佳莉

7

1、理论学习

2、案例分析(数学核心经验书P73-85)(模式)

1、什么是模式?模式的核心经验是什么?大班年龄段的模式特点是什么?

2、材料设计中包含了哪些核心经验,有什么价值?如何制作呈现?

理论回顾

交流研讨

朱佳莉

9

1、反馈上次材料调整后幼儿的操作情况

2、个别化材料研讨(模式)结合视频或照片

1、材料调整后幼儿的使用情况如何?解读幼儿的行为。

2、教师解读材料的价值及玩法。

3、提出对策,如何调整?

交流剖析

朱佳莉

 

11

1、理论学习(计数)

2、教师个别化材料研讨(计数)

1、什么是计数?计数的核心经验是什么?大班年龄段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2、材料设计中包含了哪些核心经验,有什么价值?如何制作呈现?

交流研讨

朱佳莉

13

1、研讨教师制作的个别化材料(计数)

1、分析材料的核心经验,说说材料中有何价值

2、解读幼儿的行为

现场观摩

交流剖析

朱佳莉

15

1、观摩班级反馈材料调整情况

2、研讨教师个别化材料的制作,分析幼儿的行为(数符号)

1、材料调整后幼儿的使用情况如何?材料是否适宜?

2、教师解读材料的价值及玩法,分析幼儿的行为,提出对策,如何完善制作。

交流研讨

朱佳莉

17

1、现场观摩

1、教师的材料投放是否有效

2、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

现场观摩

交流剖析

朱佳莉

19

梳理撰写经验总结

运用案例作为依托,撰写专题小结,梳理本学期研究的收获与思考。

交流分享

朱佳莉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