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第一学期小班教研组工作小结
陆莉嘉
时间过的真快,一学期匆匆而过。回顾整个学期,从刚开学时面对孩子们的啼哭声手忙脚乱,到现在每个班级的井然有序,都离不开我们班组内教师的认真付出和努力。在本学期里,组员老师团结互助,始终以一股蓬勃向上的士气开展各项工作,我们努力进行探讨、研究、前进,以学习助实践,以实践促学习,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有目的有选择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我们的工作更显炫烂多彩。本学期我们专题教研活动围绕数核心经验研讨小班幼儿的个别化材料,确定为“基于数核心经验的小班个别化材料的有效投放”;常规教研就针对实际需求出发,重在解决实际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一学期成效显著,现回顾如下:
一、关注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在教研活动中我深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前都会有理论知识点的预告,让教师们有预习的时间,也能更加“有理有据”地共同研讨每一次的内容。如在一次常规教研中我们组内围绕小班幼儿的室外运动进行研讨,在教研时我们学习了《指南》中小班幼儿健康的发展目标以及运动教参的各项运动发展技能,有了理论知识的支持,让整个教研有针对性地高效进行。
随着本学期专题教研的开展,我组织组内教师共同学习了数学核心经验的理论知识,集合与分类,模式排序、计数、数符号,围绕每一个点进行预习和学习,不仅丰富了组内教师们的关于数学知识的科学认识,同时也更新了组内教师对数活动、设计益智区材料时的理念。
二、加强研讨氛围,理论向实践转化
本学期我们围绕“基于数核心经验的小班个别化材料的有效投放”共同研讨小班益智区的个别化材料。在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组内都格外关注研讨的氛围,从实际出发,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1、从我设计到我来玩——本学期教研活动我们以每次一份材料大家玩的形式来开展,从以往的单纯教师围桌讨论,到现在的大家一起玩,大家一起说,先实践再讨论,让组内教师能对材料有更深入的思考。在一次次的教研活动中,通过这种形式让教师在设计材料时能更多的从幼儿的角度思考,从材料的可操作性思考,结合理论设计出更加合适、好玩的材料。
2、“中心议题”交流:组织教师围绕教研中心内容,对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以及在实践中共存的困惑之处进行研讨,主要体现在“材料设计的核心经验如何体现”、“材料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当前兴趣”、“教师如何有效投放材料”等方面。研讨由中心发言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由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交流补充,使教师在研讨中获得新的信息和知识。
通过在“中心议题”的研讨互动,真正提高了教研的质效,从问题出发,从困惑出发,不仅解决了教师的问题,也提升了组内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注重专题教研,体现教研成果(详见专题总结报告)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它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是深受幼儿欢迎的活动形式之一。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在活动中常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放弃活动或对活动失去兴趣而使活动无法继续进行。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设计一份小班幼儿爱玩、肯玩、想玩的材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本学期我们围绕了“数核心经验”展开了一系列的小班个别化材料研讨,围绕这一专题,在组内和自己班级内的不断研讨和推进,让我对如何有效投放小班个别化材料这一话题有了以下思考。
(一)关于材料的设计——“巧设计”
1、扎实核心经验,设计有意义的个别化材料
作为教师而言在设计个别化材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主题的核心经验,其次是领域的核心经验,学会挖掘主题中的素材点,研读教参中的核心经验知识,核心经验的有效把握让材料的价值更加聚焦,让材料的年龄特点更加凸显。
2、注重材料层次性,设计有坡度的个别化材料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材料,做到有的放矢,使材料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
3、关注材料的延展性,及时调整个别化材料
一方面,材料要体现探究性,能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另一方面,设计好的材料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第一次投放材料后,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情况,仔细分析幼儿的行为和不断产生的新需求,思考所设计的材料还可以怎样调整和完善,以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4、凸显材料互动性,设计属于“孩子们”的个别化材料
幼儿对探索的对象越有兴趣,那么探索活动就越持久,具有趣味性的、能和幼儿产生互动的材料是决定幼儿主动进行数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关于材料的投放——“妙投放”
1、材料投放的空间
合理利用班级教室的空间显得非常重要,在投放个别化材料时教师不能将投放的区域局限在某一空间,而是要将教室的墙面、地面以及游戏区域都充分有效利用起来。
2、材料投放的时间
在投放小班个别化材料在要注重时间的阶段性,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阶段以及对材料的兴趣变化,有递进性的投放材料,这样才能让材料变得更加多元,才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帮助。
四、不足之处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1、从小班年龄出发,加强保育工作,提高组内教师的保育意识。
2、坚持做好环境布置工作,教学的专栏及活动区活动环境的设置有待提高。
3、在进行一课三研活动研讨上,部分组内教师对评课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要多鼓励组内教师勇敢发表自己对活动的看法。
4、反思这学期的教研工作,发现我们经常做一些无用的事情,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精力。
5、做为一名新的教研组长深感自己的压力有多重,尤其是对理论的缺乏和对课的把关能力不强,缺乏目标意识,以后在教学方面还要多钻研。
五、下阶段设想
1、进一步加强班组一课三研活动的研讨,设计出优秀的园本学习活动方案。
2、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注重实践与反思,敢于表现。
3、自身多学习、多专研,提高专业能力。
4、在原有的教研组文化建设上,汲取其他组好的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改变形式,不断的像更好的方向发展。
5、和备课组长共同协作,定期做好组内教师的每月案头资料的检查工作。
一学期紧张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项活动的开展,成功都离不开我们组内每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在这个充满挑战、充满朝气、聚满人气的新世纪,我们将不断努力,不断摸索,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