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总结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总结 > 正文
2016学年第一学期中班组教研小结
发布日期:2017-01-12    作者:树园幼儿园   点击率:

2016学年第一学期中班组教研小结

钱海英

在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我们中班组的每位老师以踏实、积极的态度做好各项工作,对照本学期教研组的活动计划,以“基于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中班个别化材料的有效投放”为专题研究,坚持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研活动,获得了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专题教研研究

本学期我们中班组围绕专题开展“基于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中班个别化材料的有效投放”的专题研究,通过理论学习、视频观摩等途径,进一步分析与调整个别化活动材料,强化教师观察方法及分析能力。

1注重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基础

根据我们的专题研究内容认真阅读了《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行动指南,以中班专题《基于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中班个别化材料的有效投放》为契机,强化教师质量管理,提升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为专业发展而努力。 

2分析材料,在研讨中共同进步

本学期针对专题研究,我们采用了视频观摩。每次的教研活动,我们提前请一位老师准备好一份数学材料,围绕材料的设计、观摩材料与幼儿互动的视频,然后组内老师共同进行研讨,提出调整意见,并在下次教研活动前进行反馈。通过这样的反复研讨,组内老师获得了很大的启示。

3、撰写小结,经验交流

老师结合专题开展到期末时撰写小结,把自己在这一学期中的经验积累记录下来,在组内进行交流,共同梳理在数学核心经验材料下的材料投放的心得。 

二、日常教研研究

1、注重组内教师的发展

给组内每位教师提供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年轻教师大胆尝试。如在特色教研的研讨中,我们的职初教师就主动要求任务,向组内老师开放进餐及生活区材料的现场观摩 ,通过互相间的研讨,提升自己的专业理念。

2、教研形式的多样化

我们组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以此促进教师的思考和交流,不断提高我们组室的科研能力和集体凝聚力。

(1)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研讨活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与正确教育观念相吻合的教育行为策略。

结合大教研中数学个别化学习材料的培训,通过个别化学习材料的实物展示、案例交流,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学习和合作,促进了教师自主地发展。借助学与思、教与研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促进教师提高了自身认识,优化了教育行为。

(2)利用“一课三研”的活动形式,提高教师的反思和实践能力

“一课三研”作为幼儿园教研组的一种活动形式,使我们老师学到了好多看到了好多,凝聚了老师的智慧。“一课三研”的活动让我们教师在实践、研讨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逐渐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本学期,教师们通过两次的实践活动《长臂人》和《彩虹色的花》,在现场的观摩中,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研讨,不断发现问题,进行调整。老师们在这一次次的研讨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组内老师一起进行分析,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

3、领导亲临,现场指导

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都会有副园长的亲临指导,他们或是对我们的研究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是对我们的教研方式进行指导,正是有了领导的参与,来自领导对教师活动情况以及组长的评价,对我们今后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教研会起到推动的作用。

   家园携手,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我们利用成长档案、家园之窗、家长会、家访、电话、微信、家长讲座、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与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及时了解幼儿情况,家园一起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不断发展取得进步。本学期,我们中班开展了家长学校讲座、家长沙龙、向家长开放半日、爸爸助教团等活动,在活动前我们组内的教师充分发挥了她们的聪明才智,共同制定出新颖、合理的活动方案,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活动中我们注重挖掘幼儿各方面潜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增加知识,促进他们的发展,鲜明展示了我们中班的教育特色和成功的教学效果,这些活动受到了各位家长一致的肯定和好评。

四、以责任为切入,推动组室文化

责任”为切入口,教师们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每次,我们组室的教师都积极做好值日生工作,值日生工作自觉有序,大家都能积极维持办公室的整洁和美观。组室姐妹团结向上,共同分享经验,对上级交代的工作,教研组成员总是齐心协力,积极做好每一项工作。

、问题与后续思考

1重点研究的个别化材料的层次性、挑战性有一定的提高,其余材料体现的不多。

     2、在教研活动开展前,虽然进行了预告,但在研讨中,老师的准备还不够充分,需要加强。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