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第二学期中班组教研小结
朱佳莉
转眼间又到学年之尾,作为一个年轻有活力的教研团体,我们中班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秉着谦虚的工作态度与敬业的专业精神,自觉努力地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继续结合园保教工作,开展专题教研“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指导”,紧紧围绕期初制定的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获得了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本学期里我们中班教研组开展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对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加以梳理,以期待下学期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专题教研研究
本学期我们中班组围绕专题开展“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指导”的专题研究,理论学习、视频观看、故事分享、现场观摩等途径,进一步分析与调整游戏环境和材料,强化教师观察方法及分析能力。
首先,理论学习,在经验文章中提升理念。
理论学习有利于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教师形成与正确教育观念相吻合的教育行为策略。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围绕大教研学习内容,根据我们的专题研究内容认真阅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游戏活动教材》采用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定时学和随机学等多种学习方式。我们通过温馨提示的方式,让教师先自己找资料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再集中学习使我们中班组的教师们对课题的基本内容有了直观的理解和接受,更将其中具有价值的教育观念进行内化并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
其次,观摩交流,在实践研讨中共同进步。
本学期针对专题研究,我们展开了形式多样的专题实践观摩活动。我们综合考虑的方式创设了更为开放的游戏环境,提供了更多的低结构材料供幼儿替代、使用。从3月开始,我们各班开展了角色游戏的观察与指导的观摩活动,在活动中,老师通过观察幼儿行为,语言、与材料的互动等,分析幼儿的行为,支持幼儿的游戏。
最后,案例撰写,在分析反思中总结提升。
老师结合专题开展“游戏故事”分享、撰写游戏观察案例,共同交流,研讨提升。学期末老师根据各自班级的开展情况撰写专题小结,通过案例的撰写,梳理在个别化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的小经验,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本学期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和交流,着重讨论研究了关于角色游戏中旧主题的推进、新主题的产生和推进,分享交流的内容和分享交流的方法,在经验交流中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组织分享能力。
二、日常教研研究
(一)建立教研制度,有序开展教研。
1、完善备课、记录方案,继续落实上学期教研活动备课与记录的改革,教研活动方案制定方面,精心预设内容,解决教师实际问题;精心预设环节,体现教研的逻辑与推进;精心预设方法,引发教师积极思考和思维的碰撞。活动记录方面,在记录纸上预设好活动的主题、活动过程中组长预设的内容、组长的提问、组员的研讨、组长的小结等,让记录员有效记录研讨内容与实践分析。
2、建立轮流主持机制,让教研组教师根据自选的常规教研主题轮流主持一次教研活动,教研组长予以辅助,教研组成员相互支持,参与完成。这样使教师主动进行研究思考,收集资料,构思教研活动过程,整理主持思路,从而加强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
3、开展相约教研预告,每次教研之前都有内容与问题预告,让教师先作信息收集与思考,创设研讨氛围,强化教师参与意识。
4、发挥组长和组长助理的作用,结合本学期推荐的教研组长助理和班组长助理的产生,在教研开展前的讨论和开展的过程中,助理和组长一起共同讨论和制定目标,使得班组的工作开展更加顺利,效率更加高 。
5、开设故事分享环节,重视共同研读走近幼儿,解读幼儿的能力。通过分享游戏小故事,分析幼儿的行为、语言、交往、与材料的互动等。故事采集由教师每次参加教研前完成或组长预约教师相结合。
6、开展现场观摩交流,我们通过每班角色游戏观摩,结合专题研讨内容和现场进行分析,哪些做得好,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共同商讨如何调整,及时地解决问题。当一个班级开放活动时,其他组员进行观摩,由开放班的教师进行反思,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分析优缺点,共同改进。
(二)督促常规工作,重视有效管理
1、各类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幼儿园里朋友多》《春天来了》《火辣辣的夏天》等8个主题活动,我们中班组老师能认真研讨并制定计划,每位教师参与到主题内容的实施与总结中。活动中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地投入到主题活动的开展实施中,促使主题活动有序、顺利地进行。如《周围的人》主题中,我们不仅组织幼儿参观了小区,更是在参观中认识了小区里的各种设施;我们围绕《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开展了四季生态园活动,不仅让幼儿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我们也和孩子们一起为植物浇水、给小树制作名片等活动,了解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我们还开展了野生动物园亲子游,设计了任务卡,分组进行观赏和游戏,孩子和家长都收获满满,体验了一次特别的亲子游。
2、完善幼儿作品集
本学期我们为每位幼儿制作了一本幼儿作品集,将幼儿一学期的作品呈现在作品集中,附上幼儿创作时的身影,十分具有纪念意义。让幼儿和家长看到幼儿的成长。
3、一课三研研讨
本学期,组内三位教师承担了一课三研的活动展示,分别为《根本就不脏嘛》、《神秘的铁罐》、《糊糊、球球和臭臭》,但是其他组员都十分用心、热心,前期通过分析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一次次的解读绘本、设计方案、观摩调整,丰富教学手段,将活动方案进一步完善。在大家集体努力下,我们的三个活动受到了领导的肯定,也收获了其他组姐妹的意见,我们也会继续调整,使三个活动都能成为学校的优质活动。
三、家园携手,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1、我们利用家园之窗、家长会、家访、电话、班级网站、QQ群、讨论组、微信等形式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与班级各项活动,及时对幼儿优点与不足进行交流,双方一起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不断发展取得进步。
2、各类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料,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教育服务。
“爸爸助教团”的活动,旨在发挥男性家长资源,将男性家长请进课堂,发挥其才能,丰富幼儿园中的教育教学,同时能也能提高男性家长更多的参与到子女教育中的积极性。
“奶奶帮帮团”的活动,发挥奶奶对植物的了解,让奶奶们参与到班级自然角和种植园的管理和介绍中,奶奶们十分热心,不仅会给孩子们介绍各种植物的特征、生长过程、功用等,还会耐心解答孩子的疑问,在奶奶们的帮助下,我们的自然角和植物园总是生机勃勃。
3、邀请家长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如各类节日活动,家长沙龙活动、家长开放日等,通过家长的亲身参与,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了解了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家长的理解与信任,
四、以责任为切入,推动组室文化
以“责任”为切入口,教师们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每次,我们组室的教师都积极做好值日生工作,值日生工作自觉有序,大家都能积极维持办公室的整洁和美观。组室姐妹团结向上,共同分享经验,对上级交代的工作,教研组成员总是齐心协力,积极做好每一项工作。
五、问题与后续思考
1、青年教师在游戏的交流分享中,还是缺少随机的观察和重点的提升,导致交流分享的时间会拖长,经验提升不够。
2、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使组员成为教研的主人,培养组员的思辨和应答能力。
3、提高教研组长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本组教师设计活动和现场指导的能力,争取推出更多更好的优质活动,优化教学。
在一学期的教研工作中我们获得了许多经验,尝到了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与快乐,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新的挑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研活动也应更体现创新和特色,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思考、勇于实践、继续完善,争取更大的转变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