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树园幼儿园
★
2018学年第一学期大班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现状分析
(一)教研组基本情况
姓 名 |
职 务 |
年龄 |
学 历 |
职 称 |
擅长领域 |
朱佳莉 |
教研组长 |
31 |
本 科 |
中级 |
语 言 |
何欢 |
备课组长 |
31 |
本 科 |
幼一 |
社 会 |
方圆 |
教师(团支书) |
29 |
本 科 |
幼一 |
语 言 |
姚昕晨 |
教师 |
33 |
本 科 |
中级 |
音 乐 |
路佳 |
教师 |
30 |
本 科 |
中级 |
美 术 |
姜丽娜 |
教师 |
32 |
本 科 |
幼一 |
数 学 |
张青 |
教师 |
30 |
本 科 |
幼一 |
语 言 |
沈顾靓 |
教师 |
26 |
本 科 |
幼二 |
音 乐 |
大班组共4个班级,组内有8位教师,教师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以青年教师为主,组室氛围青春洋溢,充满活力。
(二)优势之处
组内8名教师,有3名中级教师,一名区优秀青年教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较为擅长的领域。其中7名教师对中大班有4-6年的教学经验,对主题内容级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都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组内氛围积极向上,有较强的荣誉感,乐于互相帮助。
上一学期的备课活动,我们将音乐活动从韵律活动、歌唱活动、节奏乐活动三个方面初步完善了备课活动方案中的目标和环节。
以《游戏》教参为依据,我们结合班级幼儿年龄特点,调整了游戏中的主题箱材料、百宝箱的投放。创设有趣、互动性强的游戏环境,投放低结构、高性能、好玩、安全的辅助材料,在一次次的班组游戏观摩中,提高了教师在游戏中组织能力,优化了游戏中的主题材料,组内教师在互相观摩中学习成长,互相吸取各班游戏有的优点。
上学期我们专题研讨中,围绕着“一日活动中如何培养中班幼儿守规则的好习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们将一日活动中的规则进行了细化,每一次教研都从幼儿的问题出发,分别从盥洗室、运动、自由活动、学习活动中梳理了规则要点及支持策略,形成了有效的指导方式,效果显著。
(三)不足之处
组内有1名职初教师,没有大班的教学经验,在班级管理工作方面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其余7名教师虽然有一定教学经验,但还需深入学习运用幼儿发展指南于一日生活的组织中。教师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也还未做到精和透,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升。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生活能力中的自我服务能力十分重要,比如进餐中自己盛饭,自己端饭菜、自己清理桌面;午睡时自己铺床、叠被;教室中主动整理;平时自己系鞋带,女孩自己扎辫子等等,其实这些自理能力的培养都能帮助幼儿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方式。但我们大班幼儿在这些方面还是较为欠缺的,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的因素既有任务意识的因素,也有动作技能的因素,需要教师对于本年龄段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有所了解,从而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帮助幼儿共同探索和学习,实施教育支持。
二、教研目标
1、开展“大班幼儿一日生活中自理能力的培养”专题研究,通过问题研讨、现场观摩、现场教研、材料研讨等,梳理一日生活中大班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及对应的教育支持,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树立自立意识。
2、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重视个别化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环境创设与幼儿的互动性,一日生活组织的规范性等,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专业素养。
3、加强班组成员的教研能力,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作用,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能承担各种教研组小任务,促进教师专业上的共同成长。
三、内容与措施
(一)聚焦问题,提高专题研究的有效性
1、专题教研:大班幼儿一日生活中自理能力的培养
研究内容:围绕“大班幼儿一日生活中自理能力的培养”,梳理一日活动组织中各环节相关问题,结合实践,通过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材料研讨等途径,形成有效的实施策略,如个别化材料的提供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让环境创设真正和幼儿进行互动等,在专题研究中促教师观察与指导的能力。
研究形式:立足专题研究,以案例分析、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形式开展,撰写相关专题小故事,追踪案例等,将研讨后的体会、经验、收获以案例、经验、小结等呈现,形成共享资源。
一课三研:通过“一课三研”的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鼓励组内青年教师大胆尝试、认真反思,使自己的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2、常规教研
利用两周一次的教研,将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不同程度地提高每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每一个教师的教育素养。
组织好每周非遗《乐活小贤人》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了解奉贤相关的非遗项目,在活动中积累经验,教师在活动组织中发现问题,及时研讨、调整,让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满足幼儿需求,挖掘发挥活动的最大价值。
(二)注重课堂教学,提升教师备课研课能力
1、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组织好每一次的备课活动,注重每周的备课质量和领域均衡,每月针对一个领域,共同探讨该领域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要求,进行活动设计、活动目标修改、活动过程及教学方法等的研讨,以点及面对该领域活动特点和设计有全面的了解。每一次活动可以由较擅长此领域的教师轮流主持,不仅发挥教师的特长,同时提高组内教师的综合备课、研课能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
2、班级教研
通过每月两次的班级教研,强化了三位一体的带班模式,让教师与保育员能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共同参与,打造“四有”班组文化建设
努力打造成为一支有活力、有能力、有个性、有思想“的“四有”班组。
1、有问题就提。班组教师有问题可以直接通过班组微信群进行提问,大家互相帮助,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互相帮助,形成和谐互助的班组氛围。
2、有勇气就来。鼓励组内青年教师积极承担班组小任务,如一课三研的展示、小故事的分享、公开活动的展示等,并将其作为每月考核的一项,激发教师的积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3、有想法就试。青年教师的想法是非常多,充满着创意,而创新需要配合实践才会变得更有意义。所以组内成员共同保护和支持这些创新意识,共同实践和研讨,让小想法变成大智慧。
鼓励组内教师积极争做教研组“中心发言人”,展现每个组员的个人智慧与潜力,提高组室老师“研”“反思”“总结提升”的能力。
四、每月工作安排
活动时间 |
教研内容 |
讨论问题 |
教研形式 |
主讲人 |
第 3 周 |
1、交流小教研计划内容、明确学期教研任务 2、梳理有关大班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
|
1、沟通与修订教研计划,明确教研重点。 2、结合各班幼儿实际情况罗列大班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及需要掌握的生活自理能力
|
交流讨论
|
朱佳莉 |
第 5 周 |
1、研讨各班幼儿在进餐环节中有关自理能力培养的问题 2、调整及研讨新的教育支持策略 |
1、结合实际来说说幼儿在进餐环节中需要培养哪些相关的自理能力? 2、在实施教育对策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可以如何调整?
|
交流研讨 |
朱佳莉 |
第 7 周 |
1、观摩大一班的进餐区环境创设与幼儿的互动性、有效性 2、研讨区域中提供的个别化材料是否有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进餐)
|
1、观摩进餐区的环境创设幼儿是否喜欢?是否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能否和幼儿进行互动? 2、提供的个别化材料操作操作性、有效性如何? 3、如何进一步调整? |
观摩研讨
|
朱佳莉 |
第 9 周
|
1、研讨各班幼儿在午睡环节中有关自理能力培养的问题 2、调整及研讨教育支持及策略
|
1、结合实际情况说说大班幼儿在午睡环节中需要培养哪些相关的自理能力? 2、在实施教育对策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可以如何调整? 3、午睡室环境如何调整? |
现场研讨
|
朱佳莉 |
第 11 周 |
1、通过视频、照片发现来离园中幼儿相关自理能力问题 2、研讨相应的策略支持 |
1、说说视频中幼儿在来离园中有关自理能力方面的问题 2、如何调整和帮助幼儿提高其相关的自理能力 |
视频、照片分析 交流研讨
|
朱佳莉 |
第 13 周
|
1、每班来离园中幼儿相关自理能力调整后的情况反馈 2、结合集体活动、个别化材料、环境创设等各方面进行进一步调整 |
1、说说各班经过调整后的现状,哪些调整是有效的,哪些需要进行调整? 2、是否有更适合的集体教学活动或个别化材料等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相关能力 |
照片、小故事形式分享 交流研讨
|
朱佳莉 |
第 15
周 |
1、交流各班幼儿在如厕环节中有关自理能力培养的问题 2、调整及研讨相应的教育支持及策略
|
1、结合实际情况说说大班幼儿在如厕环节中需要培养哪些相关的自理能力? 2、在实施教育对策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可以如何调整? 3、盥洗室环境如何调整? |
交流研讨
|
朱佳莉 |
第 18 周 |
专题经验总结
|
运用案例作为依托,撰写专题小结,梳理本学期研究的收获与思考。 |
交流分享 |
朱佳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