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教工作 > 经验分享 > 正文
个别化案例:跳舞毯
发布日期:2014-11-14    作者:树园幼儿园   点击率:

案例:跳舞毯

背景:

结合主题《小宝宝》的开展,我创设了一份个别化学习材料 “跳舞毯”。 就是跟随着节奏图示,在地毯上踩踏(地毯上贴有不同的形状图案: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三种形状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让幼儿感知三种不同的形状,并尝试看简单的图示。

前期我准备了多张节奏谱,并且把这些节奏谱都放置在墙面上,幼儿可以方便的看,一边看,一边小脚跳跳舞毯。如:节奏谱上是              ,幼儿就随着节奏谱,先跳在正方形的上面,接着跳在三角形的上面,再接着跳在圆形的上面,以此类推。我还准备了一段音乐,幼儿可以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进行跳舞毯。

实录一:

   君怡来到了小舞台,一边看着图示,一边跳着跳舞毯。在跳的过程中,君怡能一边嘴里念红色,黄色,绿色。跳的是有模有样,但细看,就会发现君怡没有看图示只是自己跳在哪一个形状里面将它的颜色说出来。我问到:君怡,你有看着图示跳吗?君怡:“我是看着图示的”“那你是怎么看的?”“我是这样看的”君怡边说,边指着看的方向,原来君怡不是横着看的,竖横竖横这样看的。

    宇轩也来到了小舞台,想要尝试。宇轩能够看懂图示,并根据图示中的形状进行跳。但宇轩在跳的时候,会“转圈圈”,图示看起来十分的不方便。

跳舞毯投放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幼儿们对它的兴趣也越来越小了。

分析:

节奏谱制作的形式就像是九宫格,一张一张节奏谱也没有明显划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并没有经验,大部分幼儿不知道应该如何看。节奏谱的设计本身是不适合小班的年龄特点,指南中指出: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按语言指令,对于年龄大些幼儿可按照简单示意图进行活动。因此,节奏谱取消,并添加有指令的音乐。

这份材料对于幼儿的兴趣并不大,幼儿跳到三角形上面之后也可以根据指令做动作,增加一些趣味性。如:三角形上转个圈;正方形上踏踏步;圆形上面拍拍手之类的。

    跳舞毯上的形状也只是适合刚入园的幼儿,地毯上除了用一些形状,还可以跟着主题有所改变,也逐渐增加难度。如到了《学本领》主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再次调整地毯,将上面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变成小动物,小动物的数量也可以变多,根据幼儿不同的实际情况,放上6个或9个小动物。同时口令的话也有变化,可以变成“小象,鼻子浇浇水”,幼儿听到口令就跳在小象的图案上,模仿小象浇浇水,诸如此类。

 

调整:

1、取消节奏谱,改为一段有节奏感的音乐,音乐里有各种指令

2、根据主题的开展增加“动物跳舞毯”等

3、找的音乐中要有表扬的激励的语句

实录二:

   调整过后,我们将材料再次进行投放,幼儿们继续尝试。

   雨婧来到了小舞台,一边播放着音乐,一边准备跳跳舞毯。听到音乐里叫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雨婧就分别跳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上。接着音乐又叫道三角形、三角形、圆形、圆形、正方形、正方形,雨婧也能够跟着指令跳,都能够跳对。不过当指令加快,雨婧就有些来不及,挑战失败。

分析:

调整过后,幼儿对于材料十分的感兴趣,能够一边听着口令,一边跳,还能做相应的动作。口令中,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幼儿们都愿意去玩,虽然速度快的口令常常失败,但幼儿还是很愿意尝试。

当然也还有调整的地方:1、就是多准备些有不同口令的音乐,专门放在一个U盘里2、节奏中音乐轻,口令响,需调整

实录三:

   随着主题的开展,我们来到了主题《学本领》,就继续调整,增加了“动物跳舞毯”。

雨婧再次来到了小舞台,小脚踩在脚印上,做好准备。听到指令:小鸭  摇摇摇  摇摇摆摆上山坡,雨婧就跳到小鸭的图片上,模仿小鸭摇摇摆摆的动作,听到指令:蝴蝶  飞飞飞  小花旁边转一转,雨婧就模仿小蝴蝶,飞飞飞······

分析:

幼儿们对于一些常见的小动物们都很熟悉,所以能够根据指令进行模仿。指南中也指出“能用声音、动作、姿态模拟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情景。刚投放时,幼儿从一个格子跳到另一个格子有些反应不过来。投放一段时间后,幼儿熟悉了节奏口令,就比较适应,很多幼儿都能挑战成功。前期我们准备的时候,小动物们的位置是定好的,之后也可以调整为可以活动的,这样也增加了一些难度。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