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教工作 > 经验分享 > 正文
案例:男孩女孩排排队
发布日期:2016-12-15    作者:树园幼儿园   点击率:

案例:男孩女孩排排队

 

    背景:结合主题《小宝宝》,我设计了“男孩女孩排排队”的材料。在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幼儿们也对此份材料进行了操作尝试,由此也引发了我对这份材料的思考以及改进。

    实录: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始,祎宸今天选择了男孩女孩排排队。可刚开始玩没多久,就听到了他求救的信号:“老师,老师,我一个都找不到。”声音听着还很委屈,我连忙过去瞧瞧。只见他把那些需要排队的男孩女孩图片都摊在桌上,却满脸的不开心。见我过来,祎宸连忙跟我说:“没有穿这条裙子和这条背带裤的小朋友。”我总算理解了,原来他要排队的是完全长一样的男孩和女孩,而不是我设计的任一男孩、女孩排队。看来我当初在设计的时候还是有问题的,虽然我在下面隐性地加上了红蓝两色即时贴标记,红色代表女孩、蓝色代表男孩,但这部分缺少书面说明,而我这次只能选择口头说明了。“祎宸,我们只要按照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这样一对好朋友来排队就可以了,不需要找长得一样的。”“好的。”祎宸还是乖乖接受了我的建议,但我相信还是有其他小朋友在操作时遇到像祎宸一样的困扰。

接下来第一面的操作,祎宸完成得还是相当顺利的。但到了第二面,让人揪心的一幕就开场了。由于我设计的是翻页式的,单面的长度差不多是一张桌子的宽度,等翻到第二面,长长的两条操作板都在桌子上,祎宸一只手压住板保持平稳,另一只手来操作。虽然操作对他来说并不难,但要边压板边操作,真的很不顺手,祎宸几经辛苦,才完成了第二面。看来这也是我当初设计上的一个漏洞,给幼儿的操作带来了不便。

到了第三面,是AABB的模式,在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祎宸操作的时候很没有把握,不时翻看一下答案,而由于答案放置的位置是在侧边的,于是他每次翻看答案都要起身站到一旁去看,就这样来来回回折腾很多次,这让我意识到答案的设置也是非常讲究的。

而到了最后一面,翻转工作更把祎宸给困住了,要不是我帮了一下忙,他根本没办法翻转过来。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祎宸总算把这份材料完成了,他很平静地告诉我:“老师,我都完成了。”看来,他并不是太喜欢这份材料,而只是当成一个作业来完成。

分析:从祎宸今天的个别化学习过程,我发现了这份材料的一些问题。虽然在设计材料时,我用了红蓝两色即时贴表示女孩和男孩,但由于缺少说明,孩子会误认为必须要找到完全一样的男孩、女孩。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单独设计一份说明书,并用简笔画把男孩女孩的特征画出来便于区分。

    另外,这份材料设计的是翻页式,但事实上这个材料未翻开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一张桌子的长度了,翻开来幼儿很难操作。而之后我改为独立的一块一块操作,不仅方便,而且能让幼儿更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事实上改变之后操作的效果看着确实很和谐、很不错。

当初设计材料时贪图方便,把答案直接贴在操作的长条上,第三块板横着贴时发现空间不够,就很顺手地改为竖着贴。没想到我的一个顺手让每一个幼儿操作时很不顺手。这一点非常需要我检讨,教师设计材料时必须要以幼儿的方便为前提,幼儿是第一位的。所以,之后我还是单独设立了一份答案本,简单明了又方便。

之后,我还对这份材料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比如这份材料在设计时层次性没有标明,应该标识好星级难度,这样有助于幼儿区分,帮助他们由易到难来尝试。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作为一份个别化学习材料,尤其针对的是小班幼儿,可玩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本学期设计材料时的一个重点。然而,从祎宸的整个操作过程来看,他显然不是太喜欢。到底怎么样才能让这份材料更加吸引幼儿呢?这个问题我抛给了我们整个小班组来讨论。集体的智慧真的是无穷大的,我们从让材料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出发,最终决定给班中每一位幼儿拍一张照片,增加帮好朋友排队这一部分。而且设计的时候要设计成立体的样式,操作方便、情节有趣。果然,当祎宸获得这些有趣的积木照片时,高高兴兴地排起了队,嘴巴里面还叫着班中同伴的名字。完成一长队之后,异常兴奋地跟我说:“老师你看,我帮小朋友们都排好队了。”

虽然是一份简单的个别化学习材料,但我发现设计起来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很多:交代要清晰;操作要方便、顺手;要体现层次性;最重要的一点,还要有趣味性。

希望我能从一次次的实践中有所收获,取得进步,让材料更加赢得幼儿的喜爱!

                                                             许娟

分享到:
相关信息